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生活 > 历史 > 野史秘闻 > 英国“卖拐” 清政府买的军舰竟变成外国水师

英国“卖拐” 清政府买的军舰竟变成外国水师

推荐人: 来源: 科普咖 阅读: 2.62W 次

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,曾经出现过许多咄咄怪事。中国清政府花银子购买军舰,让英国人担任了舰队司令,并且中国人不得过问舰队事务的"阿斯本舰队"事件,就是其中之一大怪事儿。要说清楚这件怪事儿,还要从林则徐谈起。明朝时,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还是很强的。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,心里没有国家的"武魂"能行吗?肯定不行!中国海上武装力量从什么时候弱的?从清军入关后弱的。以"骑射"得天下、水军薄弱的清王朝,为应付南明王朝的海上反击,采取了"片板不许下海"的坚壁清野政策,以至于中国海上武装力量日渐荒废。而在这时候,西方的机器制造技术带动的战舰与枪炮制造业开始突飞猛进。

英国“卖拐” 清政府买的军舰竟变成外国水师

1832年,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"罗尔·阿美士德"号军舰到中国附近海面进行航道测量。发现清军中装备最好的广东水师的战舰仍旧都是旧式木帆船,最大的全长30多米,载炮30门,而且全部是旧式土炮。于是,英国人断言,"即便是1000艘舰艇组成的中国舰队,也打不过我们的一艘战舰"。1835年,东印度公司曾经写信给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建议政府:"只需1艘主力舰、2艘大巡洋舰、6艘三等军舰、34艘武装轮船和600名陆战官兵,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,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。"

帕麦斯顿是一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。在中国问题上,这个人很坏。他曾说:"对于中国这样半开化的政府,每隔8——10年揍它一顿,才能使他们老老实实。口头警告是没有效果的,他们很少注意语言,在他们接受意见之前,不仅要看到手杖,而且要让手杖打到他们的肩膀上。"帕麦斯顿的政策直接导致了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爆发。不过,话说回来了,英国之所以敢于从那么远的距离跑到中国打仗,还正是摸到了中国的海上力量薄弱的"要穴"。

对于中国海上力量的薄弱问题,当时有一个人看到了。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。1839年,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。他刚到广州就看到了外国的"船坚炮利"。甚至想办法专门从美国人手中购买了一艘战舰。林则徐这个人了不得。用现代的话讲,这个人爱国不迂腐,能够跟随世界潮流,认准的事儿,就干到底。他认为,要想战胜外国侵略者,必须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。在发配新疆的途中,他说"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,是自取败也。"1850年,林则徐在广东潮州病逝。但是,他的"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,是自取败也"的观点,却被清政府采纳了。1856年,清政府准备洋船洋炮装备自己的水师。后来,由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停止执行装备新式舰艇的计划。

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,中国出现了一个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机构——总理各国事务衙门。用今天的话讲,就是外交部。这时,各个列强国家认为,要想更好的谋求在中国的利益,还是和清政府打交道好。可是,中国当时正发生一件大事——太平天国运动。于是,作为对清政府割让中国权益的回报,各列强答应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。当时,太平天国有一名将叫忠王李秀成,这个人非同了得,他是太平天国后期作战的灵魂之一。李秀成在1860年3月19日攻克了杭州、宁波等地,并继续向上海推进。这时,咸丰皇帝刚死,6岁的小皇帝刚刚继位,慈禧太后年轻守寡,还没有掌握中央大权。主持清政府内外事务的只有一个人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1北洋水师的丑闻 有人开军舰走私 赴香港买春
  • 2八国联军入侵:慈禧逃跑竟将其演变成“微服私访”
  • 3从晚晴重臣李鸿章“卖国”看大清国民的爱国意识
  • 4美国50年代策划台湾军队“政变”始末
  • 5汉代政府“打拐”趣闻 斩首还要分尸
  • 6“港独”英领事馆外演闹剧 要求“英国接管香港”
  • 7三国因“禁酒”引发了什么样的军事政变
  • 8国军抗战英烈阎海文 高呼“中国无被俘之空军”
  • 9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有什么惠民政策?
  • 10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短暂收复外蒙的军事行动
  • 11国父孙中山“让位”袁世凯 南京政府“腰杆不硬”
  • 12民国初年房价 成大教务长10年工资能买“王府”
  • 13八国联军入侵 慈禧逃跑竟将其演变成“微服私访”
  • 14中山舰最后一任舰长萨师俊 海军世家以身许国
  • 15中国快乐城市排行榜 成都有着“天府之国”美誉的成都
  • 16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原因
  • 17揭秘三国时期一场因“禁酒”引发的军事政变
  • 18“盐铁专卖”政策 历朝历代国家财政政策的基础
  • 19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短暂收复外蒙的军事行动
  • 20外交风云炮击英国军舰是哪一集
  • 21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有哪些影响
  • 22什么是股票竟价买卖
  • 23北洋政府里的“日本师爷” 日本最早的中国通
  • 24清朝重臣曾国藩如何从“愤青”变成“老奸巨猾”
  • 25甲午海战清军“致远”舰并非被日舰鱼雷击沉